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云南省文山監獄:以“五事”工作法推動“楓橋經驗”進高墻
時間:2025-07-21 15:47來源:云南長安網責任編輯: 陳言

云南省文山監獄抓實改造罪犯中心任務,精準聚焦情緒管理、溝通化解、信任構建、行為自律和向善引導,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高墻。


遇“事”先冷靜

強化情緒管理,筑牢自律根基。通過大課集中教育、案例剖析等形式,深刻闡明性格沖動的巨大危害及連鎖反應。引導罪犯學會控制情緒,筑就穩固的自我約束“心理堤壩”,為其改造之路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有“事”好好說

提升溝通素養,力促矛盾化解。以小組討論、演講比賽、心理健康輔導等為載體,著力提升罪犯的溝通能力與表達技巧。推動罪犯掌握平和、理性、清晰、尊重的表達方式,學會準確闡述訴求、理解他人立場,營造“溝通—理解—包容”的改造環境,有效降低矛盾激化風險。


難“事”找警察

構建信任紐帶,傳遞改造關懷。當罪犯遭遇思想困惑、家庭重大變故、技能學習瓶頸、改造方向迷茫等“難事”時,通過深入談心、耐心傾聽、及時疏導以及高效的問題協調解決機制,有效消除罪犯心中疑慮陰霾,使其真切感受到刑罰執行機關的執法溫度,堅定改造信心。

行“事”要三思

培塑理性思維,規范行為導航。借助監規紀律講解、行為示范等途徑,引導罪犯在行動前深思其行為后果與影響,深刻認識到嚴謹思維與高度自律是走向新生的必備品質。促使罪犯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堅守法律、道德、紀律的底線與原則。

好“事”要多做

激發向善本心,培育公民責任。組織并支持罪犯參與環境美化、日常互助等公益實踐活動,配套建立“善行點滴”記錄與激勵機制,對助人行為、志愿服務及良好風尚及時給予肯定與適度激勵。通過持續引導與實踐,促使罪犯在日常奉獻微小善舉的過程中,激活內在的善良因子。

云南省文山監獄創新實踐“五事”工作法,有效引導罪犯重建秩序感、喚醒責任感、找回價值感,建起一套層次分明、邏輯嚴謹、操作性強的日常行為養成與價值觀重塑體系。

(云南省文山監獄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