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一碗熱茶里的平安答卷——海東市民和縣綜治中心工作綜述
時間:2025-07-18 14:45來源:青海法治報責任編輯: 李鴿

在青海東部,湟水河畔,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這里,黃土高原的厚重與青藏高原的遼闊交匯,20多個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習俗在歲月的沉淀中交融共生,形成了獨特而濃郁的地域風情。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基層治理工作如同一條隱秘的脈絡,維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民和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便是這條脈絡上的關鍵節點,從矛盾糾紛的化解到民生訴求的回應,從平安建設的推進到社會治理的深化,以多元舉措織密服務網絡,為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法惠民心

以茶為媒 讓滿心怨氣化作握手言和

今年6月的一天,高原的天空陰沉,細密的雨絲傾斜交織,風里裹挾著潮濕的涼意,吹在人身上,竟有些深秋的感覺。民和縣綜治中心門前的青石板臺階上,一對父子的身影格外顯眼。父親大約60多歲,鬢角染著風霜,此刻卻顧不上傘沿的雨珠正順著肩頭流下,只是梗著脖子瞪著身旁的兒子;兒子30出頭,牛仔褲腿沾著泥點,額角的青筋突起,手里的文件袋被攥得變了形?!澳愣裁矗俊薄鞍?,你太固執了……”爭執聲混著雨聲,火氣仿佛要沖破這陰雨的籠罩。

見父子倆在雨中爭執,民和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連忙將二人請進溫暖的“茶碗兒”調解室,打算分開溝通疏導。剛坐下不久,工作人員便為老人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蓋碗茶,琥珀色的茶湯在茶碗中泛著溫潤的光,氤氳的熱氣瞬間驅散了身上的涼意。

這邊,工作人員耐心傾聽著老人的訴求,時而點頭回應,時而輕聲引導,像家人般細細開解。兩個小時里,見老人愛喝甜些的,默默地加了兩回冰糖;茶水淺了,又及時添上。不知不覺間,老人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語氣也從最初的激動變得平和,心里的疙瘩慢慢解開,怒氣早已煙消云散。另一邊,老人的兒子也在工作人員的認真傾聽和耐心勸導下,漸漸平復了情緒,理解父親固執背后的牽掛與關心。

工作人員輕輕敲開了兩間屋子的門,引導父子倆見面。四目相對的瞬間,先前的爭執仿佛成了過眼云煙,老人和兒子不約而同地伸出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兒子誠懇地向父親道了歉,老父親也拍了拍兒子的手背,坦言自己確實有些偏激固執。雨不知何時停了,幾縷陽光透過云縫,照在調解室的地板上,也映照在“茶碗兒”調解室“心平氣和談問題握手言和解糾紛”的標語上。兒子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父親,兩人有說有笑地走出了民和縣綜治中心。臨出門時,老人回頭望了望,向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感激地說:“這是我喝過的最香甜的蓋碗茶?!?/p>

一碗浸潤著溫情的蓋碗茶,從“帶著怨氣來”到“懷揣和氣回”的暖心故事,正是民和縣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著力打造全省模范綜治中心為民服務的生動注腳。

普法惠民

深入推進規范化建設 從“有地方說”到“有章法辦”

自從中央政法委提出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來,民和縣第一時間組織專題學習,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海東市委關于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的部署要求,以打造模范綜治中心為目標,把“綜治中心升級改造”寫進了年度民生實事清單的頭一項——不僅要讓群眾“有地方說理”,更要讓“說理”有章可循。

民和縣始終將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作為提升平安建設水平和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抓手,統籌調度資金、場所、人員,經歷多次改造升級,建立了民和縣綜治中心。民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調研、部署,積極推動民和縣綜治中心建設工作,劃撥辦公用房1200平方米,配備“云調解”設備、自助查詢臺、安保設備、錄音錄像設備等各項保障設備20余臺,為推動民和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優化功能布局、健全矛盾糾紛調解全流程制度,細化受理、分流、調處、反饋等各環節標準,推動民和縣綜治中心工作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實現高標準規范化建設,高起點實戰化運行。同時,為保障民和縣綜治中心高效運轉,針對入駐的27家單位,依據各單位職能分工,科學劃分常駐、輪駐、隨駐入駐模式,明確人員配置和工作職責,確保各項工作無縫銜接、高效推進。

為了提升調解水平,民和縣綜治中心不定期邀請資深法官、金牌調解員講解調解技巧,通過典型案例分享、“專家會診”等形式,不斷提升總體調解能力。走進民和縣綜治中心,接待員遞過來的不僅是一杯茶,還有印著“您的訴求我們記在心上”的便簽本。調解室的辦公桌上,除了案件文書,總放著民情記錄本,里面記著群眾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那些藏在矛盾糾紛背后的“隱情”,都成了化解矛盾糾紛的“金鑰匙”。

以優良服務暖民心 把辦事窗口變成暖心驛站

“到這兒跟回家一樣?!眮砻窈涂h綜治中心辦事的張大媽舒心地說。她這話里藏著不少細節:出門時總有人提醒“注意臺階,慢點走”;第一次帶小孫子來的那天,孩子一直在哭鬧,工作人員從抽屜里拿出個小玩具,讓他安靜了下來;上次忘帶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工作人員主動幫忙在免費打印區復印,還笑著說“有啥困難就找我們”。民和縣綜治中心始終秉持“群眾之事無小事”的理念,精心打造便民服務陣地,設立了便民服務室,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貼心服務,配備了自助打印機,滿足資料打印需求,打印機旁,貼著“不會操作請喊我”的字條。同時,聯動法律服務、公證等部門,現場提供法律援助、公證咨詢等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切實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民和縣綜治中心還針對農民工欠薪、婚姻家庭等各類多發易發矛盾糾紛,精準掌握有關信息,及時分析研判,主動干預調解,防止矛盾糾紛升級激化,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機制,讓綜治中心成為聽民情、解民憂、紓民怨的主陣地,讓群眾有地方說事、有平臺受理,享受一攬子化解,一站式服務,為平安民和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以茶為媒解紛爭

以法院速裁賦能 讓調解與司法確認無縫銜接

“沒想到在綜治中心就能把案子了結,不用跑遠路、耗時間,法官和調解員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我們心服口服!”當事人李某走出速裁法庭時,臉上難掩滿意的笑容。7月11日,民和縣綜治中心速裁法庭內暖意融融,兩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在這里高效化解并進行司法確認。確認現場,承辦法官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既維護司法威嚴,又不失人文關懷。調解員從情理法多角度釋惑,用通俗話語化解雙方當事人的心結。調解溝通潤物無聲,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在和解協議上鄭重簽字,一場潛在的矛盾糾紛就此消弭于萌芽狀態。這背后,是民和縣綜治中心與縣人民法院“手拉手”的創新——把速裁法庭搬到綜治中心。從開始調解到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再到司法確認,全程僅用幾十分鐘,這是民和縣人民法院入駐縣綜治中心后,處理的首批勞務合同糾紛司法確認案,不僅彰顯了“訴調對接+多元解紛”機制的強勁活力,更讓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了司法的便捷與溫度。此創新舉措為當事人提供了高效的司法服務,既節省了當事人的時間成本,更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詮釋了司法為民的真諦。這種“前端調解+后端確認”的模式,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務,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與滿意度。

信訪和綜治融合發力 讓群眾訴求更快實現

“以前反映問題,得一個一個部門找,現在不一樣了?!边@是轄區群眾劉先生的真切感受。他反映的小區物業亂收費問題,上午在信訪平臺留言,下午就接到了民和縣綜治中心調解員的電話,3天后就組織了業主、物業、住建部門的三方調解會。這種“不繞彎”的背后,是民和縣打破信訪與綜治工作“條塊分割”的硬舉措,搭建了“信訪—綜治”信息共享平臺,信訪部門受理的訴求,會自動同步到綜治中心;綜治中心排查出的矛盾糾紛,也實時推送給信訪部門備案。就像給訴求安了“導航”,該往哪轉、誰來接,系統自動規劃“最優路線”。

聯動處置更是設有“時間表”,對一般矛盾糾紛,要求當日分流、3日內對接;對復雜糾紛,成立聯合專班,信訪部門負責跟蹤進度,綜治中心負責組織調解,相關職能部門嚴格落實“中心吹哨、部門報道”工作機制。

民和縣某房產公司將建設項目發包給某建工公司,竣工后拖欠工程款未向農民工發放工資,導致在今年臨近春節時,農民工到民和縣人民政府集體討薪。接到指令后,民和縣綜治中心及時協調公安、法院、人社等部門組建專班,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多部門聯合向某房產公司詳細解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中規定的法定責任,提示欠薪的法律后果。從企業征信、社會穩定角度強化規范經營意識進行政策攻心,連續6小時的不懈努力,最終,促使某房產公司及時履行支付義務,在兩日內撥付了300萬元工程款專項用于發放農民工工資,某建工公司收到工程款后承諾在工程結算前不再追討其他款項。多部門聯動機制實現欠薪糾紛24小時內實質性化解,保障126名農民工春節前足額領取工資返鄉。

最讓人安心的是“閉環”,調解完不是結束。民和縣綜治中心會把結果反饋給信訪部門,由信訪部門負責“回頭看”,打電話問問“問題解決了沒”,上門看看“承諾兌現了沒”。直到得到被回訪人員的肯定答復,案件才算徹底“銷號”。這種“受理—分流—調處—反饋—回訪”的鏈條,讓群眾的訴求從“石沉大?!弊兂闪恕坝惺加薪K”。有群眾在網上留言:“以前覺得反映問題像扔漂流瓶,現在知道有人盯著、有人管著,心里踏實多了?!?/p>

為民解憂

以學習教育為契機 把“問題清單”變成“滿意清單”

“你們真是給我幫了大忙?!?月19日,邊先生和家人感激地對民和縣綜治中心調解員小王說。今年4月,邊先生到民和縣某工地務工,施工時不慎發生了事故,導致他一側腳踝受了傷。事故發生后,邊先生被迅速送到醫院接受治療,雇用他的公司同意支付治療產生的5348.38元費用,但雙方對誤工費用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邊先生便咨詢了律師,得知走司法程序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于是,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走進了民和縣綜治中心?!爱敃r我心里很忐忑,因為工傷認定難度較大,賠償可能不夠后續康復和治療費用,不知道能調解到什么程度?!边呄壬嬖V記者。

辦好實事不僅為群眾帶來獲得感,也讓黨群關系更加緊密。當前,正值民和縣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階段,民和縣綜治中心堅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辦實事、解難題的實效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5月25日,接到邊先生的求助后,民和縣綜治中心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坐班律師聯動成立調解小組,共同化解此事。經過調解小組與邊先生和雇用他的公司溝通協調,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公司承擔各項費用共計3.6萬元?!爱敃r我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把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多方協調想辦法,真的非常感謝他們。”面對調解結果,邊先生很是滿意。

像這樣的案例在民和縣綜治中心還有很多,群眾都是進門時眉頭緊鎖,出門時腳步輕快。通過發揮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排頭兵”作用,民和縣綜治中心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矛盾糾紛,在確保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基礎上,最大限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如今,依托民和縣綜治中心設立的“常駐+輪駐+隨駐”工作模式,通過“AI矛調小助手”功能,綜治中心已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網格化服務管理等日常工作的重要窗口。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民和縣堅持“學查改”一體推進,注重學用結合、成效轉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可觸可感的民生實事。

自民和縣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工作開展以來,民和縣始終以打造“全省模范綜治中心”為目標,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全程指導,堅持從政治高度把握工作方向,從群眾視角謀劃服務舉措,將綜治中心打造成有溫度、有力度的民生陣地。今年以來,民和縣綜治中心累計調解各矛盾糾紛280件,涉及金額1400萬余元,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266人次,辦理公證案件390起,對74起案件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與此同時,民和縣信訪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6%,來信較去年同期下降67%,來訪較去年同期下降54%,網上信訪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9%——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解開的“心結”和舒展的眉頭。

民和縣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民和實踐,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海東市委關于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在創新機制、延伸平臺、優化服務上下功夫,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機制,不斷強化部門協調聯動,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全力推動民和縣綜治中心建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平安青海建設貢獻民和力量。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