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火車站,你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群“大媽”——她們身穿紅馬甲,精神抖擻地穿梭在人群中。這支由社區退休阿姨、熱心居民組成的“車東大媽”義警隊伍,和派出所民警、交警、運管、鐵路警方一起,實行“公安+義警”聯勤聯防機制,讓火車站周邊治安環境煥然一新。
在興安盟阿爾山的林海草原,也有一支隊伍——“雪城義警”。1047名“雪城義警”隊員躍動在邊陲小城,從校門口到放牧點,從景區到望火樓,六年中風雨護學1.3萬次,僅2024年,就協助公安機關化解矛盾糾紛300余起。
這些社會群防群治力量,成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活注解。
市井智慧VS邊疆韌性
你以為“大媽”們只是隨便轉轉?那你可太小瞧她們了!今年5月,幾位“大媽”在夜間巡邏時,發現某小區總有年輕人深夜聚集,行跡十分可疑。公安機關根據線索一查,端掉了一個隱蔽的賭博窩點!遇到吵架、爭執,只要“大媽”們一出馬,幾句話就能讓雙方冷靜下來,避免了矛盾升級。派出所民警提到這支隊伍便不禁夸贊:“人熟地熟情況熟,這些阿姨們厲害著呢!”
而由網格員、快遞員、出租車司機等社會力量組成的“雪城義警”,他們的鮮明標識就是每個人都戴了一頂小紅帽。8月6日,義警劉鳳麗幫助險些耽誤火車行程的外來務工人員打車,同為義警的出租車司機楊云柱考慮到務工人員在外打拼不易,給每人優惠了10元車費。離別時,工人們緊緊握住義警的手,滿是感激地說:“幸虧有你們幫忙,阿爾山的義警,杠杠滴!”。
無數微小力量托舉城市大平安
幫迷路游客扛行李、幾句話平息爭吵、為派出所民警提供警情線索……“以前晚上打烊回家的時候總有點擔心,現在看到‘大媽’們和警察一起巡邏,覺得親切又踏實!”在車站附近開店的王阿姨說。
每天清晨7點的校門口,“雪城義警”“小紅帽”們已拉開護學崗的序幕。“孩子交給我,您就放心吧!”義警的承諾成了孩子們的“平安符”,在家長們的微信群里,@義警幫忙接娃已成常態。
“紅+藍”見證警民共治之光
“火車站及周邊人流量大、警情紛繁復雜,自‘車東大媽’義警隊成立以來,轄區刑事警情下降了42%、糾紛類警情減少67%,她們被網友稱為呼和浩特版的‘朝陽群眾’”派出所民警介紹。
與“車東大媽”這支“新生”力量相比,“雪城義警”則用六年時光書寫了新時代警民共治的生動答卷。如今,躍動的“楓景紅”已融入阿爾山的血脈。1047個溫暖的身影,持續編織著邊陲小城的平安經緯。
從首府呼和浩特熙熙攘攘的火車站,到北疆阿爾山寂靜的林海雪原,兩抹躍動的“紅”,用截然不同的姿態詮釋著平安的終極奧義——這“不穿警服的警力”,深刻印證了平安的根基在人民,力量來自萬眾一心。這份源自民間、歸于民安的“義警”力量,正成為一道智慧而獨特的平安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