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吃雞離婚”案引全網關注,辦案法官如是說
時間:2025-08-20 16:58來源:四川法治報責任編輯: 陳言

“沒想到一起‘小而輕’的離婚分割雞鴨鵝案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這背后是老百姓最真實的生活訴求,是群眾對身邊家務事的高度關注。”

8月8日,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法院代市法庭副庭長陳茜在法官筆記上寫下上面一段話。

四川法治報7月10日獨家推出《從“數鵝”到“吃雞”一場接地氣的離婚調解藏著司法的溫度》(詳情點擊這里),記錄了陳茜辦理的一起離婚財產分割案,該案的爭議財產為29只雞、22只鵝、2只鴨。報道一經推出引發了全社會關注,中央、省級媒體紛紛跟進報道。有網友評論:“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就斷的合情合理。”

8月12日,四川法治報記者獨家對話陳茜,揭秘這份粘著草屑和禽糞的調解方案背后的鄉土司法智慧,以及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闡釋。

01 法庭上的“雞生大事”

5月的一個中午,天氣有些悶熱。一輛摩托車駛出代市法庭,楊大哥騎著摩托車載著涂大姐離去,車尾揚起薄塵。三小時前,兩人還在法庭上為幾只雞鴨鵝的歸屬爭得面紅耳赤。

因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楊大哥一紙訴狀將涂大姐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決離婚并分割共同財產。楊大哥與涂大姐的子女已成年,不存在撫養權歸屬問題,雙方對存款分割亦無異議,于是婚姻存續期間飼養的雞鴨鵝成了財產分割的爭議焦點。

“法官,這只大鵝下蛋最勤快,得跟我走!”調解室里,涂大姐指尖戳著手機上的照片,幾只白鵝在屏幕上昂首挺胸。

“都是鵝,憑啥分三六九等?”楊大哥把手機一推,雞鴨鵝的照片一張張顯示出來,“我喂的雞鴨就不是心血?”

陳茜第一次面對如此鮮活的財產清單。當楊大哥堅持鵝均分,涂大姐不認同時,陳茜看穿了爭執的本質——那些撲棱著翅膀的家禽,承載著鄉土生活的重量與尊嚴,體現的是當事人彼此的價值。圖片

“調解過程中,涂大姐反復強調‘那只鵝是我每天四點起來喂的’,這背后是對勞動價值的強烈訴求。”陳茜告訴記者,家禽在農村不僅是財產,更承載著情感記憶和生計依賴。從當事人對家禽歸屬的執著中,能清晰感受到這些雞鴨鵝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經濟價值,它們更像是家庭生活的“見證者”,承載著多層意義。

陳茜告訴記者,本案中29只雞、22只鵝和2只鴨存在大小、產蛋量等差異,若簡單平分,看似形式公平,實則可能忽略背后的情感芥蒂,反而引發二次矛盾。法庭最終采用“大小搭配分+差價補償”方案:將家禽按實際價值分類組合,再通過補差價實現均衡。

“大鵝成熟快,選大鵝的一方給對方補差價;若平分就大小搭配。”陳茜拋出兩套方案:“按大小搭配分”是從實際使用價值出發,讓雙方在數量和個體狀況上都能感受到均衡;“按價值補差價”則是用更靈活的方式彌補客觀存在的價值差異,兩種方案共同指向“實質公平”,既照顧到家禽作為生產資料的特性,也回應了當事人對公平的深層訴求。

涂大姐聽到“補差價”時怔了怔,緊繃的肩膀松了下來——法官讀懂了喂養者心底那桿秤。“從雙方激烈的爭論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們對家禽歸屬的在意,本質上是對‘公平’二字的較真。”陳茜解釋道,這種公平不僅是財產價值上的對等,更包含著對過往付出的認可和情感上的平衡。

最后的爭議出現在分一只雞時。由于雞是單數,陳茜突然雙手一拍:“要么煮了一起吃?”“吃雞!”“一起吃雞!”異口同聲的回答讓陳茜筆尖一頓,沒想到這只除不盡的雞讓兩人達成共識。

“‘把多出來的一只雞煮了一起吃’這個方案,并非靈光一現,而是在與雙方深入溝通中捕捉到的情感突破口。”陳茜解釋道,從當事人對財產分配的爭執來看,他們反復強調“憑什么”“不公平”“不劃算”,表面上是在計較一只雞的歸屬,實則是心里憋著一股“不被認可”的怨氣。陳茜說,雙方雖走到離婚這一步,但并未到水火不容、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這就為“共享”留下了可能性。

“共享的不只是雞,”陳茜在辦案手記里寫道,“更是給離散的婚姻一個體面的句點。”

這種“共享型”解決方案在家事糾紛調解中有著獨特價值。家事糾紛往往摻雜著更復雜的情感與更細碎的矛盾,單純的財產分割很難徹底化解心結,而“共享”卻能創造一個共情空間。一只雞的價值有限,但“一起吃”的過程卻能創造特殊的溝通場景,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多出來一只”的分配難題,更重要的是傳遞出離婚后依然可以平和相處的信號。圖片

02 傾聽和共情成破局關鍵

“在這起案件的調解過程中,傾聽和共情是化解矛盾的‘金鑰匙’。”陳茜說道,它們的作用不僅是情緒疏導,更關乎糾紛的實質性解決。

傾聽是打開當事人心門的第一步。一開始,楊大哥和涂大姐之間的矛盾比較激烈,陳茜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給予他們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這種“被看見”的過程,有效消解了雙方積累的怨氣,讓他們從“對抗”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同時,也讓陳茜從傾訴中捕捉到雙方內心更深處的情感需求,“他們對自身勞動價值的認可、對過往付出的珍視等等,都是制定調解方案的重要依據。”陳茜說。

共情則是搭建信任橋梁的關鍵。只有真正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才能體會他們對“特殊財產”的情感聯結,陳茜表示,“這種情感共鳴能讓當事人意識到,法官不是冰冷的裁判者,而是能體諒他們難處的‘中間人’,從而愿意接受我們的引導。”

“這種調解思路在農村糾紛當中時常適用。”廣安市前鋒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茍興全說道,本案中針對活體家禽的調解方法,對于農村地區特色財產分割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農村家庭的財產構成往往帶有鮮明的生產生活印記,像家禽、家畜、農作物等,這類財產不像現金、房產那樣容易用統一標準衡量,其價值會隨生長周期、使用狀態、養殖投入等因素動態變化,簡單“折價均分”或“變賣分錢”,很可能忽視其作為生產資料的特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03 基層法院的“調解經”與“繡花功”

“沒想到這個案子會引發全社會關注,最近還有許多人問我是誰的離婚案,讓我們壓力很大。”陳茜笑著說,這些涉及當事人的隱私,大家不要再繼續打聽。陳茜告訴記者,從業17年,她處理過很多起家事糾紛,這場“雞鴨鵝分割戰”正生動展示了基層法院的“調解經”與“繡花功”。

“農村家庭的財產往往‘活’著——家禽會長大,農作物會成熟,簡單折價可能造成實際損失。”陳茜解釋道。該案中,她創新的“雙軌制”調解法:對爭議大的家禽按生長周期、實際價值細分(如大鵝與小鵝區別計價);對數量均衡的財產(如鴨子)直接平均分配;對“單數”財產(如多出的雞)則通過“共享”化解矛盾。

更深遠的變化正在發生。前鋒區法院特色普法團隊“鋒鋒趣法輕騎兵”的干警們帶著“分家禽案”的調解智慧走進田間地頭,力爭將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此外,前鋒區法院聚焦群眾高頻司法需求,持續推出“利鋒執行”“鋒鋒說法”“鋒鋒手記”等特色專欄,大力宣傳典型案例。同時,以該案調解思路為藍本,提煉形成可復制、易操作的工作指南。

這場引發全網熱議的“一起吃雞”,是前鋒區法院立足實際、因案施策,以精準司法服務推動矛盾糾紛高效實質化解的生動樣本,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最美注腳,亦催生出一套可復制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璐 雍劍波 文/圖

公平可待,“土味”綿長

有別于朝堂上的公平,“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公平,往往更引人共情。前者活在開封府,包青天頭上的“明鏡高懸”牌匾里,仰之彌高;后者的一個典型,那就是新近熱議的廣安市“雞鴨鵝離婚分割案”,離婚之后,在53只家禽的分割過程中,正如網友所言:最終,那只“除不盡”的雞默默承受了這一切……

人們對生活總有著美好的期待,沒有人希望一樁離婚案最后只能有一個悲愴的結局。在承辦法官陳茜的提議下,離婚的楊大哥和涂大姐最終選擇坐下來一起喝雞湯,離散的婚姻,就有了一個體面的句點。“土味的公平”并不容易真正實現,陳茜透露:農村家庭的財產構成往往帶有鮮明的生產生活印記,像家禽、家畜、農作物等,這類財產不像現金、房產那樣容易用統一標準衡量,簡單“折價均分”或“變賣分錢”,很可能忽視其作為生產資料的特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這起讓你感到“土味”司法溫度的離婚糾紛中,法官提議的“吃雞”確實回應了當事人對公平的基本訴求,令人擊節而贊。

有一點可以肯定——看起來雞零狗碎,實則體現了基層法院在化解民生糾紛中的司法智慧。

有一點值得深究——那就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公平,因其能用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兌現,更加真切也更具溫度。這正如入選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的“土味情話”一樣,它很膩人,卻也更動人,“莫文蔚的陰天,孫燕姿的雨天,周杰倫的晴天,都不如你和我聊天”,誠不我欺。

生活不易,有人的地方可以沒有江湖,卻一定會有糾紛……這一次,在全民圍觀中,司法的智慧最終把一起糾紛變成了可以共情的喜劇,是令人感動的“逆襲”,而且其經驗可復制、可推廣,善莫大焉。(四川法治報評論員賈知若

圖片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