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評選結果揭曉。黑龍江省公安民警史先強榮獲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史先強現為大興安嶺邊境管理支隊北極邊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務室駐村民警。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牢記為民服務宗旨,用滿腔熱情投入工作,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認可。曾先后榮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移民管理系統“成績突出黨員民警”等榮譽。
黑龍江水沿著邊境線蜿蜒流過大興安嶺,在這片林海中孕育出零星的村落,洛古河村便是其中之一。與那些坐落在大山深處的村落一樣,這里偏遠且孤寂。
洛古河村位于中俄界江黑龍江的源頭,也被稱為“源頭第一村”,這里年均氣溫零下5.5℃,最低氣溫零下53℃,從漠河市出發,還要往北再行駛100多公里才能到達,2.8平方公里的區域,僅有幾十戶村民。
為推進警務前移,15年前,我國最北的夫妻警務室洛古河夫妻警務室在這里成立。2020年7月,史先強與妻子沈欣從前任戍邊夫妻手中接過“最北夫妻警務室”的接力棒,賡續傳承戍邊為民精神,夫妻二人在此扎下了根,負責洛古河轄區邊境線44公里的管控巡邏任務,延續著自警務室成立以來連續多年無案件、無事故的記錄。
巡邊:要守護好腳下的這片土地
暮春四月,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冰封了一冬的中俄界江黑龍江逐漸解凍,江面上陸陸續續跑起了冰排?!靶佬?,你看這些冰排多漂亮,咱倆這幾天得多走走,防止群眾、游客觀賞的時候發生危險?!?月22日,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黑龍江畔,駐守在這里的洛古河夫妻警務室民警史先強與他的妻子沈欣早已來到界江邊,沿著邊境線開始了一天的巡邏踏查工作。
這里80%都是高山密林,加上剛剛解凍,許多山路泥濘且車輛無法通行?!笆剡吘褪鞘匚覀冏约旱募?,再泥濘也要走”。為了確保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史先強夫妻二人只能依靠步行的方式沿著界江開展巡邏,幾乎每天都要到邊境線上“巡視一圈”,常年如此的史先強早就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哪些腳印、車轍是新的,這條路有沒有人去過,一目了然。
“你這好像是在踩高蹺。”巡邏路上的史先強調侃著妻子沈欣,由于積雪融化,潮濕的土地看似堅實,可走上去卻一步一腳泥,隨著泥土的疊積,鞋底厚厚的泥塊就像踩上了“高蹺”一樣,對于這樣的情況,妻子沈欣卻從未向史先強抱怨過。
除了這些,巡邏中還會出現一些“小插曲”。“經過樹林時一定要小心,身上不舒服及時說?!背嗣髅嫔夏芸吹降?,“草爬子”可是這個季節最致命的危險。
“草爬子”學名“蜱蟲”,大部分蜱蟲活動在森林底層、草叢、雜木林等環境,體型只有黃豆粒一樣大小,身上攜帶著病毒,被其叮咬后,輕則嘔吐、腹瀉,嚴重的還有可能患上森林腦炎,平時巡邏時路過樹林回到警務室后,總會在衣服上找到幾只。
服務:點滴小事匯聚成大幸福
在這個平靜的小村莊,警務工作更多的是處理百姓的柴米油鹽和家常事。史先強夫妻秉承“百家親,親百家,源于民意,立于民心”的工作理念,將警務工作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做起,在群眾中樹立起了“可愛、可敬、可親”的移民管理警察形象。
隨著天氣的回暖,不少村民家里已經為今年的春耕做起了準備,“這兩天何大娘家里漚肥,她家的豆皮子還在地里鋪著呢,咱趕緊去一趟看看收拾了沒有。”剛剛巡邏結束的史先強還沒來得及回警務室,便急匆匆地拉著沈欣往村民何大娘的家里走。由于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都外出務工,老人留在家里,加上上了年紀干活不方便,每到這個季節,也是史先強最忙碌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挨個去村里的留守老人家里看看,有沒有什么能幫得上忙的?這幾位老人平時也是史先強心里最惦記的。
“大娘,最近身體咋樣了,今年地里的肥發酵完了么?!眮淼胶未竽锛依锏氖废葟娨贿厗栔议L里短一邊往菜園子里走,看著漚肥用的“豆皮子”還在地里鋪著,史先強與妻子沈欣趕忙拿起工作收拾了起來。“真是辛苦你倆了,欣欣一個女孩子干起來也挺利索,這有事找先強準沒錯。”何大娘看著滿頭大汗的史先強笑著說道。
“小史,有空嗎?過來幫我搬下苗子?!卑?,史先強接到了村民黃大爺打來的電話。雖然已經進入4月,但此時的洛古河村晝夜氣溫卻相差巨大,白天還在零上穿著外套,晚上就到了零下裹上了棉襖。為了不耽誤蔬菜的種植,不少村民家里開始提前對蔬菜進行“育苗”,白天放在大棚里,晚上就要搬回屋子。
打來電話的這位黃大爺就是“育苗”隊伍中的一員,史先強隔三岔五就會到黃大爺家里幫著干干農活?!澳氵@給我帶種子,還幫我收拾,先強,給你點個贊?!秉S大爺對前來搬苗子的史先強豎起了大拇指。
描紅:界碑,見證著他們的青春歷程
“欣欣,我收到了共青團中央發來的通知,我榮獲了今年的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要去北京領獎,明天咱們去擦擦界碑,給界碑描紅。”史先強的一句話突然打破了警務室夜晚的寧靜。
“在祖國綿延的邊境線上,界碑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保持界碑的干凈整潔、給界碑描紅這個傳統史先強夫妻二人已經持續了5年,每年開春,夫妻二人都會給界碑描紅,為了延續這個傳統,史先強夫妻決定明天一早就去給界碑換上“新衣”。
4月23日,本已經回暖的洛古河村突然下起了大雪,史先強和妻子沈欣二人卻沒有因此改變今天的計劃,而是因為今天的大雪增加了2條巡邏“路線”,決定走訪、巡邏結束后再進行界碑描紅。“一天冷、一天暖,4月下雪是常事。”駐守在這里5年的二人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天氣。
沒走多久便碰到了同樣在江邊執勤的護邊員馬振國以及劉忠國,“今天下雪路不好走,執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笔废葟姸谥?,回憶起了4年前的一幕。
2021年11月30日,史先強和沈欣,加上村里的護邊員劉建、杜文龍一同巡江。那時江水剛剛封凍不久,冰面還不結實。
護邊員劉建一腳踩破薄冰,半個身子掉進江里,江水瞬間沒到他的胸口,身旁的杜文龍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劉建的大衣,史先強也趕緊上前,兩人一起使勁,才將劉建從水中拉出來。劉建走上江堤時身上已結了厚厚一層“冰鎧甲”,幸好當時反應及時才沒有發生危險,自此之后,每當外出巡邏時大家都變得謹慎……
一路上,史先強與妻子沈欣談論著5年的點點滴滴,當抵達中俄邊境134號界碑時,夫妻二人早就變成了“雪人”,在界碑前,史先強與妻子沈欣耐心仔細把界碑擦拭干凈,用鮮紅的油漆為界樁精心描紅,一筆一劃地為界樁再添新彩,使得界碑更亮“中國”更紅。
這座界碑,見證著夫妻二人5年的戍邊歷程,見證著他們與村民的冷暖故事,這也是他們的初心,他們青春堅守的意志。在這個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大山里,雖無聚光燈下的璀璨,卻有山河做證、歲月留痕,這就是史先強與妻子沈欣用青春在邊關凍土上澆筑的忠誠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