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訟和解卡”防范潛在風險、用一杯茶的溫度化解移民心結、憑一個碼搭建平安司法服務快車道……近年來,為保障保障現代農業發展,解決種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不足、土地流轉糾紛等現實問題,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法院積極開展“一院一品”建設——錨定種業振興,打造“種子法院”品牌,用司法根系緊緊守護著漢南現代種業小鎮。
“一張卡”連民心:源頭防范筑防線
“太感謝了,一分錢沒花,不僅解決了矛盾,我們兩家又能重歸于好,拾回當初合作初心?!苯?,在“無訟和解卡”發放現場,武漢市漢南區某家公司負責人激動地說道。
圖為漢南區法院負責人向和解當事人頒發“無訟和解卡”
近年來,漢南法院積極倡導并全面啟動“無訟街道、村隊、社區”創建活動,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訴調對接網絡,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莊”,創新推出“無訟和解卡”制度。
“本以為這筆貨款要不回來了,沒想到不用對簿公堂就幫我們公司追回了貨款。從立案到調解成功,時間很快,既節省打官司的費用,又不傷雙方和氣?!碑斒氯私榻B說。
原來,這兩家公司材料供應合作多年,買方因資金緊張未能及時支付全部貨款,賣方無奈起訴至法院,要求買方支付剩余貨款及違約金。
最終,在調解員努力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立即履行完畢,雙方企業握手言和,案結事了。
漢南區法院負責人表示,該院于2023年11月創新設立“無訟和解室”并推出“無訟和解卡”,旨在引導當事人通過非訴方式化解矛盾糾紛。針對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高發糾紛,法院配套提供“口頭協議留存難”“履約節點易爭議”等風險提示,既為當事人提供避坑指南,又通過發放和解卡對選擇調解的群眾形成正向激勵,有效提升和解協議自動履行率。當事人握著和解卡、帶著避坑指南走出法院時,帶回鄉村田野的不僅是定爭止紛的方案,更是一顆顆依法辦事的種子。
“一杯茶”話家常:鄉情調解融堅冰
走進漢南法院,既有新時代“楓橋經驗”文化墻,又有“無訟和解室”的牌子。2024年5月,漢南法院設立社區級矛調中心示范點,廣泛吸納“五老”“法律明白人”等能人鄉賢組建“資源庫”,結合當地傳統智慧及現代調解方式化解多起糾紛。
在一起涉農土地糾紛中,某村委會將一處土地流轉給某公司,后因流轉費欠付,村委會將公司訴至法院。審理過程中,因案涉土地較大、農戶較多,法院雖多次組織調解,但雙方仍未達成一致,案件陷入僵局。
春耕不等人,經營權糾紛一天不解決,土地就要閑置一天。為提升調解效率,法院法官李三鵬將“茶桌調解會”搬進移民院落,依托能人鄉賢人熟地熟優勢,運用鄉音鄉情消解對立情緒,最終達成履約方案:春節前全額付清土地流轉費,確保移民“錢袋”充盈過年、企業復產不誤春耕。
圖為法官李三鵬在農田調研
“現在我們和本地知名農企簽了協議,春耕備耕已經啟動了。企業接手后開啟規?;芾恚⑵赣卯數剞r民,不僅推動新品種培育,而且也提高了農民收入?!贝逦瘯撠熑碎_心地說道。
“一個碼”問企需:靶向施策護產業
如何讓司法服務跑出“速度”又保有“溫度”?漢南法院專門打造“法護金穗123”機制:“一碼通”搭建司法服務快車道,實現涉企糾紛“線上一鍵提交、線下精準對接”;“兩協同”聯動其他資源,破解跨部門協作難題,并且為種企提供從預防到治理的全鏈條模式;“三清單”實現人員清單明責任、任務清單明進度、風險清單早預警,三者環環相扣,形成“收集問題—聯動解決—跟蹤反饋”服務閉環。
2025年4月,漢南法院聯合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漢南區科創局召開“院企直通車”座談會,會上發現種企維權往往面臨“訴求響應慢、部門聯動難、風險預警遲”三重難題。
會議中,針對武漢亞非種業、楚為生物農業企業所面臨痛點,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趙千喜結合案例提出建議:“植物新品種保護需要提前布局,在沒來得及確權情況下,可作為商業秘密予以維權?!睂ζ髽I提到的“法律與專業技術銜接不暢”問題,他建議推行“法官進田間、專家進法庭”雙向授課,組織法官赴企業開展產權保護講座,邀請種業技術專家為干警講授分子育種等前沿知識,推動司法審判與專業技術深度融合。
圖為座談會現場
從“無訟和解卡”到“茶桌調解會”,從“法護金穗123”機制到“院企直通車”,漢南法院始終將根系深扎鄉土,以司法活水潤澤種業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