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綜治中心,這兩個看似獨立的名詞近日在楊浦有了創新性的關聯。
8月4日,全市首家入駐街道綜治中心的執行事務工作站落戶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當天,記者從楊浦區人民法院獲悉,該工作站運行以來,已協助核實被執行人下落13處,核實車輛、收入等線索42條,平均反饋周期在72小時以內,顯著提升了執行線索收集、涉執事項核實、財產查控的效能。
日前,記者來到平涼路街道綜治中心執行事務工作站,了解工作站協助法院執行、賦能基層治理的背后。
成為被執行人后仍拒不賠付?
小張(化名)是一起人身侵權糾紛案的被告。一天,他在陽臺窗戶給簸箕掃帚抖灰,隔壁毛阿婆看到后便前來勸阻這樣不文明的行為。隨后,二人產生了口頭爭執,并升級為肢體接觸,導致毛阿婆受傷骨折。于是,毛阿婆將小張告上法庭。經法院認定,小張的行為已構成對毛阿婆身體權的侵害,判決小張賠償原告毛阿婆醫療費等1萬余元。
但判決生效后,小張卻玩起了失蹤。“他不僅分文不付,還對毛阿婆支付賠償款的催促置之不理。”楊浦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程倩告訴記者。無奈之下,毛阿婆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銀行卡被凍結后,小張向法院申請解凍微信余額以維持生活,并承諾限期還款,其間也不會有大額資金流動。”法官說道,“秉著善意文明執行的原則,我們同意讓其‘緩一口氣’。”
然而,約定的還款日如期而至,小張依舊沒有支付賠償款。“我們查看了他的支付流水,發現小張有能力執行但拒不執行,此前以‘有小朋友要養’、‘經濟壓力大’等為由,承諾分期支付,結果到期也沒有支付。”
面對這種抵賴行為,執行法官依托平涼路街道綜治中心執行事務工作站,查詢到被執行人小張的新住址及其作息時間。8月8日清晨,法官第一時間趕赴其家中,并將其帶至法院,告知決定對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聽到要拘留,他產生了畏懼,態度明顯發生了轉變。”程倩告訴記者,隨后小張很快湊足了賠償款,法院鑒于其自覺履行并具結悔過,將對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改為罰款措施。
法官在工作站接待現場群眾咨詢
綜治中心協助解決查人找物難
“在各類涉執糾紛的化解中,查人找物難等現實困境仍是制約司法公信力的突出瓶頸。”楊浦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團隊負責人杜凡非坦言,切實解決“執行難”的核心之一就是解決查人找物難。
在“查人”方面,隨著各部門執行協助的不斷加強,目前,法院已試點在執行案件中通過公安、網絡平臺大數據協查被執行人地址,但由于被執行人的行蹤規律無法掌握,導致執行法官多次上門核查均以“撲空”告終的情形仍然存在。
而在“找物”方面,當前執行程序雖已實現在線查詢被執行人名下的銀行存款、車輛、房產、社保、公積金等,但尚無法做到真實、全面地了解被執行人的履債能力。“一方面是財產查詢途徑有限,對于被執行人家庭經濟情況掌握還不夠;另一方面是財產查詢偏靜態,法院對于被執行人實時的經濟情況掌握也不夠。”杜凡非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次成立的執行事務工作站便可以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屬地優勢,方便執行法官核查掌握被執行人家庭最近的經濟情況和履債能力,同時也可以將執行財產線索接轉、司法救助申請、恢復執行申請等一部分執行事務下沉到一線,方便群眾就近辦理。
“另外,從賦能基層治理的角度出發,通過執行司法力量接入、定期匯總分析涉執矛盾糾紛化解情況等,也有助于及時發現、預警、介入潛在的矛盾風險隱患,提高社區綜合治理水平,從源頭降低‘執行難’案件增量。”
打造“執行前哨”賦能基層治理
近年來,隨著“執行+”理念的逐步推廣,法院在傳統執行手段的基礎上,增加技術手段、跨部門協作、社會資源等創新方式,進一步賦能社會基層治理。“‘執行+’是指在執行程序中打破法院單打獨斗局面,通過聯動其他部門或社會資源拓展執行能力,此次,在街道綜治中心設立執行工作站也是我們將司法職能與街道綜治職能深度融合。”
執行事務工作站如何賦能基層治理?杜凡非透露,執行事務工作站的定位并不局限于執行工作,利用執行數據賦能基層社會治理也是工作站的重點工作之一。
“對涉眾、涉城市更新等重大案事件,法院與街道、人社等部門建立實時聯動和響應機制,定期向街道通報區域涉執社情畫像報告或者案件情況,及時識別潛在矛盾風險點,提出治理建議。”杜凡非說道,“譬如近期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楊浦法院涉平涼街道執行案件白皮書》,針對房地產行業涉執案件數量較多的問題,我們針對性提出提前排查企業資金鏈、合同履約風險,聯動開展行業治理、引導企業主動化解等工作建議。”
此外,在工作站的工作流程方面,法院還制定了相關工作流程圖,明晰辦理環節和事項流轉。“如執行財產線索接轉核查事項,由當事人申請或法院依職權轉接工作站,工作站登記分流至各基層網格力量期限內開展核查工作,核查結果再由工作站匯總后統一反饋給法院處理。”
聯合司法救助研討現場
法院:計劃繼續擴大覆蓋范圍
今年年初,楊浦區委政法委牽頭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執行協作機制的意見》,將“切實解決執行難”納入“黨委領導、政法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格局。
據悉,工作站已建立起“4+1+X”支撐保障力量。“‘4’代表在工作站設立執行調查、多元解紛、執行宣傳、聽證救助4個工作組,‘1’是綜治數據管理員,‘X’則是依托綜治中心,對接公安、檢察、司法、人社等其他相關單位或組織。”
記者獲悉,法院執行局和街道綜治中心定期召集街道、公安、檢察、人社等各方力量召開聯席會議,研判難點堵點,優化工作流程,協調涉執矛盾化解工作。自工作站運行以來,執行響應效率與群眾滿意度與傳統執行方式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工作站設置執行立案咨詢、線索提交、執行調解等綜合窗口,讓群眾能更便捷地享受司法服務。同時,通過短信推送、小程序通知等方式向申請人動態反饋財產查扣、失信懲戒等關鍵節點信息,讓申請人能夠實時了解案件的進度,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焦慮感,同時也能夠積極促成執行和解。”杜凡非對記者說道。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這一創新性舉措是楊浦區人民法院創新執行領域工作的一次嘗試,未來計劃繼續擴大覆蓋范圍,逐步實現對全區關聯場景的互聯互通,試點承接他院委托調查的楊浦區域事項,構建區域協同治理的聯動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