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八周歲生日快樂,全國模范法院!
時間:2025-08-19 09:57來源:杭州互聯網法院責任編輯: 李鴿

盛夏,錢塘江畔,晨光映亮了位于浙江省杭州互聯網法院內的“全國模范法院”金匾,院內干警身影繁忙井然。

這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成立八年了,29名員額法官、70名干警組成了一支平均年齡僅38歲的年輕隊伍——他們是充滿激情的活力青年、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敢闖敢拼的硬核青年、永不服輸的熱血青年,正以昂揚的斗志持續描畫著高標準打造新時代互聯網法院的藍圖。


杭州互聯網法院榮獲“全國模范法院”稱號

以高水平隊伍建設夯實

新時代互聯網法院管理


杭州互聯網法院大樓

中午12:30,杭州互聯網法院食堂里,互聯網審判第一庭法官沈堃與團隊伙伴交流著最近遇到的案子和難點問題,談論的間隙埋頭吃飯。

沈堃是院里出了名的辦案“快槍手”,高質效辦結大量案件,而且愛“啃”“硬骨頭”。近期,他主審的“利用網絡賬號‘掛人’名譽權糾紛案”入選最高法發布的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侵害人格權六大典型案例。“現在案件壓力不斷增大,作為新時代人民法官,我能做的就是不遺余力、全力以赴,堅守法院人的信仰。”

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

是杭互人的標簽

在“高標準打造新時代互聯網法院”的指引下,杭州互聯網法院堅持教育、監督、管理三管齊下,因材施教、激發動能,將這支年輕的隊伍鍛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數字司法先鋒隊”。

●以內生動力為引擎,涵養想干事的擔當。杭州互聯網法院堅持以“主題教育”為火種,進一步推動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綱”和“魂”自覺融入審判執行全過程、各方面,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全方位打造新時代機關黨建新高地。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讓干事熱情在常態化的月度辦案競賽中持續升溫——這里有電子卷宗中的專注比拼,有法庭上的智慧交鋒,更有你追我趕的拼搏勁頭,在互學互鑒中凝聚合力,在比學趕超中點燃激情。樹立起擔當干事“好樣子”,研究出臺《互聯網司法“專家型”領軍人才評選辦法》《互聯網司法“實務型”業務人才評選辦法》,充分汲取全國先進工作者、最美杭法人、互聯網審判業務專家等領軍人才的榜樣力量,讓奮進的氛圍愈發濃厚,讓“想干事、敢干事”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


沙麗法官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以能力提升為基石,錘煉能干事的本領。支部書記述職時的深刻剖析、員額法官質效分享時的滿滿干貨、專項工作研討時的思想碰撞、重點工作復盤時的查漏補缺,外出培訓交流分享的視野拓展……從思想淬煉到業務打磨,從經驗傳承到開闊視野,多維度人才培養機制環環相扣,讓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與職業道德在實踐中同步精進。在“數字法治青年說”的舞臺上,年輕干警暢談技術賦能司法的新思考;青年干警座談會里,成長困惑與創新思路碰撞出火花,互聯網司法能力在一次次思想交鋒中不斷躍升。


常態化召開支部書記述職會、員額法官述職暨審判質效交流分享會、數字法治青年說、青年干警座談會

●以廣闊舞臺為背景,展現干成事的作為。杭州互聯網法院不斷延伸干事創業的舞臺邊界,既為內部成長提供沃土,也為對外交流搭建橋梁,讓每一份實干都能找到施展的空間,進而催生出實打實的成果。深入推進國際司法文明交流互鑒,與上合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代表團、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賓展開交流,受邀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金磚國家司法技術變革”等全球研討會,讓杭互智慧、中國互聯網司法方案走向世界。


柯敏杰法官受邀參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國際研討會并發言

全國模范法院、全國優秀法院、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一項項榮譽背后,活躍著一個個在數字正義賽道上接力奔跑的追夢人,更挺立著這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數字司法先鋒隊”。


杭州互聯網法院全體干警合照

以“當事人一件事”

集成改革做實定分止爭

當數字浪潮裹挾著互聯網糾紛奔涌而來,具備互聯網特色的“虛擬共享法庭”正悄然崛起,成為化解網絡矛盾的數字燈塔。這里不僅是線上糾紛的“診療中心”,更是整合多方力量的“互聯網糾紛綜合治理樞紐”——虛擬共享法庭與互聯網訴訟平臺、調解平臺全流程互通,創新網上糾紛“多元共治”新模式,完善“分層遞進”調解新機制,行業調解在先,法院訴訟斷后,從起訴立案到調解結案的全流程都能在云端順暢流轉,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杭州互聯網法院訴訟服務大廳

“無論是平臺的每一筆交易爭議,還是電商網紅村里的每一次合作糾紛,都可以通過虛擬共享法庭這一‘最小支點’得到快速響應,打通數字正義的‘最后一公里’。有當事人稱它是‘云端調解便利店’,我覺得還是很形象的。”杭州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庭長陳驀介紹到。

除了打通互聯網維權“最后一公里”,杭州互聯網法院還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深化跨境貿易法庭建設,上線全國首個跨境貿易司法“一站式”解紛平臺,給涉外訴訟中的地域、時差、語言、證據采信、境外送達等難題提供解決路徑,護航數字經濟“揚帆出海”。這份用數字賦能司法的創新實踐,先后入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實踐案例、2025年商務部公布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


跨境數字貿易司法解紛與治理平臺入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實踐案例


“探索‘數智化’在線司法解紛新模式”入選2025年商務部公布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

“以前跑斷腿都未必能約上的跨境調解,現在打開手機就能視頻對接,證據直接線上傳,文書一鍵簽收,不用再來回寄國際快遞耗時間。隔著萬水千山,糾紛也能靠這數字法庭快速理清楚,做生意更安心了!”一起跨境電商糾紛案當事人笑著對記者說。


跨境數字貿易司法解紛與治理平臺

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數字化改革大大降低當事人維權成本;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調解協查聯動機制更為市場主體織就立體防護網,推動糾紛快解、一攬子解決。

“有人在網上持續發帖,詆毀我的形象,在私信他之后依然繼續發帖誹謗我,嚴重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當時真的很生氣,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結果卻無法確定被告身份。”李女士(化名)的困擾在杭州互聯網法院得到快速解決。

針對當事人賬號化、虛擬身份查明難、平臺協查時間長、衍生案件多等問題,杭州互聯網法院依托“虛擬共享法庭”與平臺建立“在線協查”通道,全面推動僅要求披露賬號身份信息的網服案件從“線下查、訴中查、單個查、分散查”向“線上查、訴前查、批量查、集約查”轉變。

此外,杭州互聯網法院還充分發揮行業調解和示范性判決作用。比如在審結“短視頻算法推薦案”后,針對長、短視頻平臺之間的深層次利益之爭問題,發揮示范性判決作用,推動兩大頭部平臺全國范圍內該類型糾紛一攬子化解。

以管理促審理精準服務

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糾紛案件兼具“快”的節奏、“專”的屬性與“新”的特質,如何優化審判管理,持續提升互聯網案件審判質效,從而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

答案藏在一套“因案制宜、數智賦能”的智慧管理機制里。

“結合互聯網案件‘快’‘專’‘新’的特點,我們充分發揮‘要素式起訴’優勢,為案件打造了‘程序適配地圖’,就像快遞分揀系統精準匹配運輸路徑一樣,系統化梳理小額程序、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適用標準,用清晰的指引讓每起案件都能找到最合適的‘跑道’,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司法服務。”杭州互聯網法院信息技術中心主任郭彤介紹。

針對小額及簡易程序案件,杭州互聯網法院組建“攻堅小組”高效破局,對網絡服務類案件實施“前端截流”機制,通過集約化審理、標準化流程,大幅提升了簡單糾紛的化解效率。

面對知識產權批量維權這類“高頻重復糾紛”,法院化身“路標”,以典型案例導航維權路徑。從同類案件中精選標桿案例作出示范性判決,如同在糾紛迷宮中豎起清晰路標,為后續類似案件提供明確指引,推動批量糾紛從源頭化解。

對于疑難復雜的“新型法律難題”,該院則配備“解碼專家”精準破題。自主培訓品牌“互聯網法治大講堂”成為“專家會診室”:全國審判業務專家陳增寶院長運用司法與心理學的“跨界思維”拆解矛盾糾紛核心;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從專業視角深度解讀新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所長劉樹德博士分享如何在庫網融合背景下做好類案檢索與裁判說理工作……多方智慧深度碰撞,理論與實務雙輪驅動,為復雜案件量身定制解決方案,讓各類新型疑難糾紛迎刃而解。


2025年第一期互聯網法治大講堂

“程序適配地圖”有了,那“地圖”上跑出“加速度”的案件該如何監管呢?

站在杭州互聯網法院數智大腦前,記者看到了答案。杭州互聯網法院將“一張網”及“數智大腦”并軌監管,用數字智慧編織“監管天網”,讓審判質效有了“安全閥”。“互聯網司法數智大腦”如同24小時運轉的“智慧管家”,將立案、調解、庭審、執行等23個關鍵節點納入“全流程監控視野”,實時捕捉辦案數據的細微變化。一旦發現超期風險、程序瑕疵等“異常信號”,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院、庭長通過“一鍵督辦”快速介入,審委會定期為超6個月、9個月未結的“疑難雜癥”案件把脈問診。這套“預警—督辦—會商—解決”的閉環機制,讓司法公正既跑得出速度,又守得住精度。


互聯網司法數智大腦

“這是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網絡水軍’民事公益訴訟案,躲在鍵盤后明碼標價的‘轉評贊’生意,像流水線般操作的‘投訴舉報刪帖’服務,首次被司法精準定義為利用網絡傳播虛假信息的違法行為,網民楊女士看到新聞報道后捧著繡有‘認知領先專業過硬、人文情懷法治擔當’的錦旗,送給主審法官……”邁入杭州互聯網法院一樓展覽大廳,一個個典型案事例宛如一張張閃耀的“司法名片”,正以生動實踐詮釋著數字正義。


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操縱“網絡水軍”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杭州互聯網法院一樓展覽大廳

據悉,杭州互聯網法院始終堅持繁案精辦,對內,打通典型案例挖掘、審理、轉化全鏈節點,努力讓人人有課題深耕,個個有案例培樹;對外,深化院校人才交流與協作,成立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研究基地等。系統組建新型生產要素、數字消費權益保障等六大領域“典型案例培樹人才庫”,從案件受理到文書撰寫全程跟蹤培育,讓優質案例從“璞玉”變成“瑰寶”。截至2025年,共有73案獲評全國法院典型案例,操縱“網絡水軍”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直播”水軍流量造假案等13案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


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杭州互聯網法院基地啟動

從程序適配的“靈活調速”到典型案例的“標桿引領”,從專家智庫的“智慧加持”到數智管理的“精準護航”,這套審判管理機制正以其科學性與智慧性,精準回應著互聯網糾紛的“快、專、新”特質,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筑起一道堅實的司法屏障。

八年砥礪奮進,八年闊步前行,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支平均年齡38歲的“數字司法先鋒隊”將“e”往無前,向著高標準打造新時代互聯網法院再出發,努力攀登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