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政法隊伍自我革命、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履行好新時代職責使命是此次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目的和意義。自開展以來,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注重科學統籌力量合理安排部署,持續做好教育整頓與公安業務工作融合,把公安隊伍教育整頓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實效,深度研判人民群眾新期待、新要求,推動“四件實事”具體落地落實,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打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遏制發案勢頭
亮點:“反詐”宣傳融入生活,綜合治理壓降發案率
每天,市民張女士都會在孩子班級家長群中收到有著“三國圣地,智慧武侯”紅標的“反詐小貼士”,每一期都有一個電信詐騙案例小視頻以及有關反詐提示,“視頻精美,內容實用,家里人都愛看!”張女士說,在孩子班主任的提倡下自己每次都會第一時間轉發。
護旗2號行動以來,武侯區電詐案件發案率下降了39%,這與該區在反詐宣傳上的工作投入密不可分,其中前后已發布的120多期“反詐小貼士”就是反詐宣傳運用的重要手段,它碎片化內容設定十分利于傳播。
更值得一提的是,武侯公安通過充分運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警民聯動、專群聯動機制打通了防范宣傳鏈條。現在,一條反詐宣傳信息往往在當日發出后一小時內就能直達全區上萬個微信群,受眾更是高達上百萬人。例如,機投派出所社區民警余東在轄區開展防詐騙宣傳中就巧妙運用他經營多年的5000人微信群進行信息發布,極大提升了宣傳實效和受眾覆蓋面,真正讓“反詐”宣傳融入市民生活。
另外,分局還全面開展打擊買賣、出租、轉借銀行卡、電話卡提供給他人用于電信網絡詐騙或者其他違法犯罪的專項“斷卡”行動,同時跟進進行普及教育,保護社會公眾財產安全。與此同時,武侯公安還定期召開全區反電詐聯席大會,高頻次部署開展“掃樓”行動,多措并舉最大力度提升止付凍結質效,切實從源頭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發生。
服務保障成都市幸福美好十大工程,提高城市通勤率
亮點:深度探索警種融合,幸福美滿從出行開始
“媽媽你看,警察蜀黍每天都在這兒巡邏,可他們的帽子顏色為啥不一樣?”“傻孩子,白帽子的交警啊,他們這叫聯合執法,警察本來就是一家嘛!”這樣充滿童真的詢問,機投派出所民警張康健幾乎每天都能聽到。
原來,這是自全市大力推行“警種融合”以來,武侯分局結合“一室兩隊”改革信息化配套建設,逐漸淡化警種意識、強化警察意識,探索推動交警、派出所民警的警種融合執法,而機投轄區正是一個典型,尤其是在機九路街頭,交警一分局民警與機投派出所民警共同執勤,緩堵保暢,已經成為常態,不僅讓這里的交通秩序明顯改善,也讓轄區警情得到有效控制。
“經過綜合指揮室分析研判,很有一部分矛盾、警情都是因為交通問題引起的。”機投派出所長夏寧感受頗深,他表示,兩個警種通過每周總結、探討,通過“實戰演練”派出所民警已向入駐交警學習了如何識別套牌、被盜車輛以及相關交通事故處置流程及現場保護等交通知識的經驗;同時,通過社區協調會,積極聯系、傾聽社區工作人員及群眾的訴求,不斷改進工作模式。
武侯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提高通勤效率是成都“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基層派出所在大力實施警種融合中,參與中小街道、背街小巷的靜態交通秩序管理,打通城市毛細血管,助推社區微循環。同時參與到輕微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置中,減少因交通事故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充分發揮了屯警街面的優勢。而分局則充分發揮道安辦協調作用,積極協調市區兩級相關單位,共同參與交通治理。多級聯動、部門聯勤下,城市通勤效率顯著上升。今后,分局繼續深入推進警種融合建章立制工作,通過資源共享,加強聯合執法、聯合整治,讓人民幸福美好從通勤開始。
警種融合推動社區交通“微治理”
“一站式”服務讓群眾辦證照少跑路少等待
亮點:“十條舉措”提供優質服務,送證上門“不等待”
“特別激動,當時接到派出所的電話,就覺得警察叔叔真的好親切,之前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及時去領身份證,今天你們專門到學校給我們送證,太感謝他們了!”原來,這是漿洗街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到成都體育學院為15名在校學生開展“一對一”送證服務活動,對于民警上門送身份證,學生們紛紛點贊。連日來,在分局戶政大隊組織下,全區各派出所廣泛開展送證上門為民服務活動。記者走訪了華興、漿洗街2個派出所,僅一周時間,2所便為轄區50余名群眾進行了送證服務。
在落實上級要求,分局打通了全區13個“一站式”辦證服務,實現“群眾家門口辦證”的基礎上,武侯公安分局還推出“十條”便民利民措施,涵蓋送證上門、升級“一證通辦”,讓群眾少跑腿、少跑窗、少跑部門;開展“預約服務”,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上門辦理;升級“網上辦”,落實60項戶籍業務網上審批、郵寄辦理;開展“不限號”,升級“一次辦”,升級“容缺辦”,自我加壓,在辦證高峰加窗口、加人、延時,只要主要材料齊全、有效、合法,容許欠缺部分輔助材料,實行邊辦理邊補缺,確保群眾少等待;廣泛為務工人員服務,確保學校、派出所、群眾之間無縫連接,確保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順利讀書報名。實施便利老年人辦理出入境證件新舉措,建立老年人辦理“綠色通道”,減少等候時間;提供現金、銀行卡、手機支付等多種證照費繳納選擇,提供現金支付轉換手段,方便無手機支付條件或者無銀行卡的老年人申請繳納辦證費用;開通線上渠道,為老年人等廣大群眾提供出入境證件速遞、郵費支付、全程速遞信息查詢等便民服務。
為轄區群眾上門送證
接處警辦案全過程信息化、法治化、一體化管理,強化法制監督
亮點:創新“警情電子檔案”,數據驅動執法質量提升
在武侯公安勤指中心,記者首次接觸到一個全新的稱謂——警情檔案。在這個海量的數據檔案中,從接到人民群眾報警開始,每一起警情的每一個環節,都清清楚楚記錄在案。
“為了實現日常接處警的信息化、法制化、一體化運作,我們在警情電子檔案中,在接警、派警、處置、涉案移交等多個環節設置近20個要素標簽,這里記錄了警情類型、報警時間、地址、內容等基本要素,增設了關鍵詞、回訪情況、到場時間、所屬社區、所屬責任段、具體責任民警等要素點,每一起警情的跟蹤,我們都有專門人員,全天候進行填表式記錄?!睆闹行闹魅乌w雷的簡要介紹中,記者不禁感受到警務工作的專業化與人性化。
“勤指中心指令——請增派6名以上警力,對紅牌樓廣場商業體周邊加強巡邏,切實防范電瓶車盜竊?!?/p>
這是警務指揮人員向派出所實時下達的調度指令。伴隨指令的下達,人員、裝備會在極短時間內到位,開展相應工作。武侯公安依托警情電子臺賬,實現了對全區民警工作量異動對比,實時發現警力和警務資源調配、治安防控等方面的短板問題,從而依托信息化、一體化驅動決策調整優化。
“您好,這是您對老人走失警情的第二次報警,請向我們反饋您對接處警民警的意見或建議。”
在武侯公安指揮室,偶爾會聽到這樣的電話問詢。原來,分局著眼于處理好每一起警情的現實需要,從解決接處警工作中的速度、態度問題入手,對每一起投訴警情進行盯辦督查,對重復報警特別是距首報間隔15分鐘以上的重報進行倒查,實時推送至屬地派出所核查整改,同時依托接報警情處置回訪制度,定期通報回訪滿意率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組織專項整治工作。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目前,全區重復報警已降至歷史低位,位于主城區最低,群眾的滿意率穩步提升。相應的,我們的投訴率也下降至城區最低位。”分局督察大隊副大隊長王堅接受采訪時自豪地介紹道。
(沈曉玥 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陳博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