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看全國最大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如何把法治基因融入園區肌體?
時間:2025-07-03 17:40來源:塞上楓橋 寧夏法治報責任編輯: 安羽


原標題:

法治筑基促發展 精準服務護遠航——吳忠市紅寺堡區太陽山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創新實踐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掠過美麗的羅山腳下,一輛輛運輸車滿載建材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排成長龍,智能機械臂在現代化廠房里有節奏地舞動,塔吊旋轉的陰影與光伏板反光交織成工業文明的圖騰。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歷經二十載蝶變,如今已成為區域新能源產業聚集的“工業明珠”。而在這片熱土上,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深耕細作,正悄然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抓源頭 防風險

夯實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根基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近年來,紅寺堡區堅持“關口前移”,通過整合信訪、檢察院、法院、公安、司法行政、勞動仲裁、綜合執法、工會、工商聯等9個部門(單位)職能,打造集信訪接待、糾紛調解、訴訟服務、法律援助、勞動仲裁、行政復議為一體的太陽山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確保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全流程處置”。


紅寺堡區人民法院太陽山鎮共享法庭審理一起民事糾紛

“案結了,心也順了,沒想到中心這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近日,太陽山鎮某公司負責人王某簽收調解書時,難掩激動。

今年3月1日,王某與太陽山鎮某生物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標的為13.8萬元的供貨合同。王某按合同如期履行,但公司遲遲不支付貨款。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王某到中心求助,值班律師幫王某書寫訴狀、打印相關證據,并申請在訴訟服務窗口立案。根據訴調對接機制,中心共享法庭立即啟動簡案速裁快審程序。

考慮案情并不復雜,公司法人劉某對貨款事實無異議,只是對貨款支付期限略有爭議,雙方此前也長期合作,辦案法官劉媛春積極組織調解,通過核對賬目、厘清爭議,原被告雙方達成一致,被告某生物有限公司承諾向原告王某分三期付清13.8萬元貨款。


紅寺堡區公安分局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

法治是潤澤經濟的“金沃土”,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好土壤。

中心堅持以“塞上楓橋”法治工作機制為抓手,聯動村(社區)治安保衛委員會等基層法治力量,常態化開展日常治安巡防、風險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應急事件處置等工作,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

數據顯示,中心運行以來,太陽山鎮跨區域案件調解周期平均縮短21.25%,線上調解成功率達95.64%,矛盾糾紛化解率提高31.38%,信訪總量下降37.72%,企業滿意度達99.8%。

抓服務 促提升

穩固法治化營商環境長效建設

前不久,10余名工人心急如焚地來到中心反映:太陽山鎮某煉油公司因經營不善拖欠工資,擬解散并申請破產。

得知情況后,工作中心迅速行動,聯合轄區“三官一師一員”(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法學會會員)、工會和工商聯,積極與某煉油公司協商。

一周之后,紅寺堡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在中心開庭,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置換仲裁調解書,由紅寺堡區人民法院跟進執行處理,涉案金額30余萬元。

員工激動地說:“不用我們請律師打官司,仲裁結果直接執行,真是省心又高效!”


紅寺堡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調解一起涉企勞資糾紛

“小服務”如何撬動“大民生”?

中心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原則,依托工會、工商聯、行業協會成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引導職工通過調解、仲裁、公證、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等非訴方式解決糾紛,推動化解轄區企業經營管理、勞動關系、股權關系等內部矛盾糾紛。

“針對行政復議、環保問題等外部矛盾糾紛,我們采用的是政府主導、部門合作、行業互助的協作機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紅寺堡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工商聯召開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交流座談會

遇到問題到中心找說法,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共識——

這得益于中心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完善首問責任制、商事糾紛多元化解等20余項制度指引。

發揮督辦落實作用,將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納入維護社會穩定責任推進平安建設考核指標,設置矛盾化解率、企業滿意度、政策執行率、執法達標率、服務覆蓋率等5項核心指標,確保法治營商環境可量化、政策執行可追蹤、企業訴求可閉環。

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矛盾糾紛,分析研判形勢,統籌協商化解,形成問題聯治、矛盾聯調、平安聯創的工作格局。

抓宣教 聚合力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良好氛圍

“訂立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違法分包或轉包發生工傷事故,找誰賠償?”

近日,中心聯合轄區“三官一師一員”以及派駐“企業法治服務管家”,走進太陽山工業園區,為企業開展普法宣傳、法治體檢等活動。

“法治體檢就像專家開出的一套企業發展良方,為我們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太陽山工業園區幾家企業負責人對普法宣教活動贊不絕口。

在太陽山工業園區,類似的場景并不鮮見。他們是紅寺堡區執法單位系統開展精準普法、推動企業穩定發展的鮮活例證。


紅寺堡區司法局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法治講座

為強化政法供給、優化營商環境,中心聚力打出組合拳——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村(社區)組隊延伸法治家園建設,積極倡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相結合,以法治實踐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法治政府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助推社區警務“兩項機制”、檢察院“五心工作法”、法院“院+站+點”、司法局“小挎包”工作法等品牌建設,發布涉土地征收補償、合同違約糾紛等典型案例12個,其中涉企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案件被評為全區典型案例。


太陽山鎮黃花菜產業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紅寺堡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馬玉磊說,紅寺堡區將會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法化解涉企矛盾糾紛,認真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嚴厲打擊危害營商環境的違法犯罪,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的法治服務和保障,讓全區營商環境建設既有法可依又良法善法,在持續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政法力量。(妥福霞/文)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xj0991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