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央依法治國辦組成人員、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白少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決定。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助推“中國之治”再創新奇跡。
一、深刻認識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實行社會主義法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首先,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衡量一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綜合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就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貫穿到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其次,法治是實現“兩大奇跡”的“制度密碼”。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可比擬的制度優勢,其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當前,我們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繼續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及時把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化下來,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夯實“中國之治”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第三,法治是我們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有效方式。一套成熟有效的制度,不僅能在抵御風險之時“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還能在化解風險中對癥下藥、綜合施策。這次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依法防控疫情,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國疫情防控取得舉世公認的重大戰略成果。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制度準備,堅持法治、完善法治,堅定信心、臨危不亂、迎接挑戰。第四,法治是新發展階段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復雜,法治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使命。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挑戰,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努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營造公平競爭、創新開放的法治化發展環境。
二、依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解決制約持續健康發展的種種問題,需要密織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要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努力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提供有力法治服務保障。一要為重大發展戰略提供法治支撐。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制定修改相關法律、出臺指導意見、加強執法司法區域協作,充分發揮法治引領、保障作用。聚焦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健全涉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和機構,積極實施法律服務和安保工作“走出去”戰略,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依法保護我國家安全、發展利益和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二要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和司法保護,依法嚴懲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犯罪,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用法治手段保護和激發創新活力。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發揮法治在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中的重要作用。三要依法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深入貫徹實施民法典,加大民生領域執法司法保障力度,持續推出戶籍、交通管理、移民和出入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領域便民利民新措施,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安全、更為方便。四要依法推進重大改革。對改革涉及的立法問題,及時提出法律法規立改廢的方案,依照法定程序推進立法,確保改革于法有據、依法推進;重大改革舉措需要先行試點的,要按照法律程序得到法律授權。對實踐證明比較成熟的改革政策及經驗,及時以法律形式加以定型;對基層的體制、機制、政策等創新成果進行系統集成,上升為普遍長遠的制度設計。
三、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平安建設既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以法治守護人民平安。一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全面勝利,一大批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得以鏟除,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持續凈化,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要鞏固專項斗爭成果,推進掃黑除惡長效機制建設,對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露頭就打,決不讓其再禍害百姓。二要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嚴厲打擊暴力恐怖和殺人、搶劫、盜竊、涉槍涉爆、拐賣婦女兒童等嚴重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群眾反映強烈的黃賭毒、盜搶騙、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強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傳銷以及侵犯公民隱私、侵害數據安全等新型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三要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持立體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向,深入總結疫情防控中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經驗,打造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機制,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凈化社會治安環境。
四、依法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提升在法治軌道上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一要完善危機管控處置法律制度。認真總結這次抗疫斗爭中依法防控的成功經驗,有針對性地修改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法、傳染病防治法等危機應對法律,進一步從法律上完善重大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措施,推動全社會在應對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依法行動、依法行事。二要健全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且對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重大決策事項,決策主體在作出決策前,應當從決策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潛在風險可控性等方面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出臺相應決策的重要參考。要加強對新技術新業態領域風險的分析研究,加強對私募基金、網貸平臺、長租公寓等涉穩風險監測預警,推動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對各類風險預警防范化解能力。三要努力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市域是重大矛盾風險的產生地、聚集地,同時,市域又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資源能力、統籌能力,在化解重大矛盾風險中具有獨特優勢。要用足用好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加強社會治理領域立法,依法有效解決社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要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探索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彰顯市域個性的社會治理模式,切實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防止風險外溢擴散上行。
五、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依法防范風險、化解矛盾、維護權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我們要適應時代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群眾工作方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一要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綜合機制。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危機干預機制,提高預防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能力水平。二要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使廣大基層群眾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增強法治意識和權利義務觀念。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涵養社會成員自我追求自由與約束、活力與有序相統一的內生動力。大力推進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法治社會建設水平。三要完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導向,推行市縣領導干部每月下基層大接訪制度,完善黨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深入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法治創建活動,努力實現基層穩、百姓安。
六、切實提升法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要增強法治觀念,狠抓法治能力提升,更好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一要強化全民法治觀念。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廣泛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使人民群眾自覺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使循法而行成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二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教育引導廣大法治工作者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強法律服務隊伍的教育、管理、引導,推動他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法治實務部門與高等院校協同育人機制,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三要狠抓“關鍵少數”。大力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本文原載《人民日報》2021年3月2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