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色把湖北省天門市人民法院干驛人民法庭外石墻染成琥珀色,墻上“家和萬事興”五個大字分外動人。
干驛,一座因驛而興的千年古鎮,素有“內陸僑鄉”的美譽。
近年來,干驛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長期化解涉僑矛盾糾紛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形成“海內海外聯動調解、線上線下多元共治”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格局,繪就一幅和美僑鄉的好“楓景”。
云上解糾紛
“感謝法官解決了困擾我們許久的大難題!”
5月26日,干驛法庭通過“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僅用7天便成功調解一起涉僑婚姻離婚糾紛案件。
5年前,張先生與王女士經朋友介紹相識,很快便攜手邁入婚姻殿堂。
婚后,夫妻倆隨親屬一同前往菲律賓馬尼拉經商,后張先生獨自前往阿聯酋阿布扎比發展。
異地時間久了,感情也變得淡了,兩人選擇和平分手,但因牽涉婚內財產及孩子撫養等問題,王女士于今年4月底訴至天門法院,請求判決離婚并解決子女撫養、財產分割事宜。
當事人身處異國,相距7000多公里,回國應訴成本高昂。
干驛法庭采取“線上訴訟+遠程調解”模式,依托“云端調解室”,暢通雙方溝通渠道;同時聯系天門市僑聯,通過海外志愿者找到王女士,了解其真實想法,給出合理建議。
最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身在異國他鄉的當事人經多輪協商,在線簽訂調解協議。
“如果放在以前,涉僑案件的審理需要采用涉外案件的程序,一個公告送達可能都得6個月。”干驛法庭負責人羅偉說。
據了解,干驛法庭立足轄區僑情,推出“云上法庭”模式,通過線上立案系統、在線遠程庭審、多元調解平臺,推動涉僑案件全流程訴訟事務網上辦、掌上辦,實現“矛盾糾紛解決無國界”。
近3年來,干驛法庭審限內結案率達100%,通過調解化解涉僑矛盾300余件,其中在線調解涉僑訴訟案件125件,將近80%的涉僑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訴訟優服務
干驛法庭轄區馬灣鎮是全國內陸著名僑鄉,全鎮人口80%以上為歸僑、僑眷及僑屬,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何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一直是干驛法庭的重點課題。
2022年5月,在漢江中級人民法院指導下,天門法院聯合市僑聯在干驛法庭設立僑屬僑眷訴訟服務站。
今年6月,服務站接到身在馬來西亞的老華僑周大伯的緊急求助電話。
周大伯年輕時便出國闖蕩,多年不曾回國,長輩留給其一套老宅長期由親戚打理。
去年11月,幾輛貨運大車途經老宅附近時,剮蹭到房屋門口電纜,引發附近房屋電器短路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燒毀周大伯的祖宅。
初步了解情況后,服務站工作人員向干驛法庭求助。干驛法庭及時將案件涉僑屬性告知天門市僑聯,并迅速聯合檢察院、派出所、司法所、綜治中心等單位進行調解。
最終,經過兩輪“背對背”調解和三輪“面對面”在線協商,周大伯與供電公司、貨車司機達成訴前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
據了解,僑屬僑眷訴訟服務站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堅持“為僑服務”和“華僑參與”兩個原則,集咨詢服務、化解矛盾、聯絡服務、法律宣傳于一體,搭建起法庭與僑聯及“僑胞之家”互聯互通的司法服務“橋梁”,走出一條適用于歸僑、僑眷較為集中的地區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特色路徑。
干驛法庭還選取經濟活躍、糾紛多發的馬灣鎮陳馬村、鄒灣村作為“無訟村居”試點,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法庭收案數量逐年下降,民商事案件收案數年均同比下降19.6%。
法治護發展
近年來,天門市大力推動海外僑胞在各領域交流合作,當地政府愛僑、護僑,僑胞心系桑梓,越來越多的僑資企業回到天門市,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注入“僑動力”。
某藥業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在天門深耕十余年,該公司逐漸發展成為服務于全球多家藥企的制藥原料供應商。然而,公司在推進廠區擴建過程中,遇到征地賠償問題。
得知情況后,干驛法庭秉持“抓前端,治未病”思路,向鎮政府申請啟動“法檢警司綜”聯調聯動機制,并聯系當地村干部了解爭端和矛盾焦點。
考慮到案件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法庭干警多次實地查勘廠房擴建情況,反復走訪村民,用家常話講清利弊,引導理性表達訴求;同時與企業溝通,闡明保障村民權益對企業長遠發展和構建和諧地企關系的重要性,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
“辦好涉僑案件,可以讓廣大海外僑胞、僑眷直觀感受到祖國法律的保護和司法的關懷。”天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黎筍說。
干驛法庭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回應僑鄉企業建設發展的法治需求,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以良好的法治環境吸引僑資回流。
截至去年底,干驛法庭轄區成功引進涉僑項目5個,總投資近10億元,帶動超2000個就業崗位,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領域展現多重效益。
“在新征程中,干驛法庭將創新聚僑惠僑司法服務舉措,努力打造涉僑司法品牌,團結海內外華僑與家鄉雙向奔赴,為做好新時代‘僑’文章增添法治亮色。”漢江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閆小龍介紹說,轄區人民法庭正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結合區域特點,找準定位,續寫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篇章,為基層社會的長治久安打下更加堅實的法治基礎。